塞罕坝森林草原过渡带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

研究方向

  • 研究目标和任务

塞罕坝实验站拟将生态学理论充分应用到人工林生态系统管理及规模化建设中,综合评价大规模人工林的环境影响与服务功能;总结过去植被恢复过程,构建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恢复植被过程的理论体系;建立“人工林生态恢复示范基地”,为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恢复与管理提供科学知识与管理经验等;建设“塞罕坝植物园”,开展生态科普教育。

塞罕坝实验站的定位要高于单纯科学实验站,“立足科学前沿、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旱区造林的技术支撑”。塞罕坝实验站以华北人工林恢复生态效益与经营策略为对象的研究体系,重点聚焦防护林建设的重大科学基础、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复合生态系统动态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力求在全球变化的生态响应、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人工林的生态效益与管理策略提供全面数据支撑,并为塞罕坝以及我国人工林的发展提出重要建议。此外,塞罕坝实验站与塞罕坝机械林场密切配合,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深入指导塞罕坝造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工作,为“塞罕坝”精神提供强力有的科技支撑,为塞罕坝造林注入科学元素,提升塞罕坝生态文明中的科学精神。

  • 研究方向

塞罕坝实验站以华北人工林建设、生态效益恢复与经营策略为对象,立足生态、环境及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沿,揭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影响下的生态系统格局、过程、功能及其变化机理;探索多源和多时空尺度生态系统功能等生态系统管理与区域发展等生态学科问题,服务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 研究内容

  1. 大规模人工林的生态系统管理及规模化人工林建设的科学基础 (立地、适地适树、生态抚育、经营、收获)

  2. 大规模人工林的环境影响及服务功能评价

  3. 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人工植被恢复与保护理论

  4. 人工林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焦点研究问题

  1. 人工林生态系统管理及植被恢复

  2. 人工林生态效益评估:如塞罕坝造林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贡献及其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

  3. 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及其对环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响应

  4. 人工林资源开发、保护与生态教育

版权所有 © 塞罕坝人工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